导读

细心的老师,会发现大多数的试剂说明书,都会标注出,对不同干扰物质的抗干扰情况的说明,例如:胆红素、血红蛋白、各种药物等等,除此之外,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还包括标本的一些物理性状:如黏度、表面张力、蒸气压、PH值等等,不仅如此,与赵龙云老师(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)交流后,试剂组分其实也参与了分析测量反应,所以试剂组分改变、升级(缓冲液、防腐剂),都会影响检测。我们把所有的分析物之外的,各种物质统称为基质。

在2022年11月18日的内审员培训班中,张秀明老师(深圳罗湖区医院)在回答校准物质、参考物质的通用性的问题中,也提到了基质效应。

基质效应或基质干扰

基质Matrix,来源于拉丁语,意思是母亲或者子宫的意思,指的是围绕着分析物周围的各种物质。在我们的检测过程中,基质指的是分析物以外的所有组分。
这种效应,不仅存在于正常样本中,更多的是存在于人工合成的各类质控、校准品中,当你想要测定样本中的任何一个分析物时,都不可避免地受到“周围物质”的影响。

在临床实验室中,要准确的测定病人标本,因此,是以病人的新鲜血清标本作为“最佳”的检测对象。也就是说,对新鲜血清标本的基质效应规定为零。相对于此,质控血清或者校准品等是经过加工处理过的,我们又不能把人的血清作为基质(法律原因),所以只能选择各种替代品(接近人血清标本基质的),因此他的反应特性不同于新鲜的血清标本,所以必然会对检测造成一定影响。

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

1、张秀明老师回答过的,通用性问题,通用性是作为评价校准品和质控品,所具有的反应特性。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测定一种参考物,其反应特性与病人标本的反应特性要有可比性。具体的基质评价可以参考EP14文件的 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;Proposed Guideline中的分析例子。

图中,我们可以看出基质效应造成的明显的比对偏差。

2、也正式因为基质效应的存在,我们大多数室间质评,结果评价都是要分组进行的,也就是不同的品牌单独成组。
3、厂家更换批号,升级试剂,未给出明确的说明,万权松老师(泸州市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)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他在更换试剂后,进行质控测试失控,定标也无法解决,进行患者血清比对(选择测量范围内的5个样本)后,最终确定了是因为基质效应的问题。对于这样的情况,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,去修改之后的质控靶值了。
4、对于参考物质而言,在经过决定性方法定值后,能否向一种以上的常规方法传递“准确性”,基质效应显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,基质效应越小,参考物质或校准品的通用性才能越大。所以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质疑,参考物质针对我的系统真的标准吗?而提到溯源性,实验室间比对,各种结果单位的转化,还有未来可能成立的区域检验中心,等等问题,不禁感慨,检验工作任重而道远。

基质、基质效应、通用性的问题,就说这么多,我是检验大叔,我们下期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