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一般临床实验室在实际批号发生改变后,都需要重新定标,运行一次质控,再通过病人样本n’d比对来验证新批号的准确度。
在实际工作中,有这样一个案例,由于病人样本比对操作不规范,即便通过了样本比对实验,仍然无法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
我们如果能发现试剂批号更换引起的系统误差呢?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发生?

概念介绍

标准差指数,是一个计算值,公式是这样的,用某段时间的均值,减去总均值,得到的结果再除以标准差,从公式中我可以理解为,均值的变化和标准差相比的大小,一般认为此数值大于2,代表着均值变化超过了2倍SD,即存在系统偏差,应该予以注意,如果大于3倍SD,说明问题严重,应该立即予以干预。

和他类似的指标,还有CVI,一般用来比较CV的变化,公式是这个月的CV除以上个月的CV。如果CV变大超过2倍,说明仪器的精密度存在很大问题,应该立即处理。

案例分享

回顾前几个月的室内质控操作记录,发现在2月25日,试剂批号更换后,室内质控结果显示偏高趋势。

在柱状图中,可以看到SDI的变化,明显增高,为3.77,CVI为1.04无明显变化。现实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。

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出,SDI和CVI的重要性。通过质控总结,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。再有就是完善的行为记录,对失控后寻找原因,也提供了很大帮助。

我是AI检验大叔,我们下期见。